网易体育直播

海安县“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来源: 海安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1-11-12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1—2015年是海安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启动期,是加快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促进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将是我县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中心课题。结合《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十七大”网易体育直播信息化发展相关文件、《海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海安县信息化发展现状,制定全县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有序展开。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稳步增长。

1.

信息化基础网络基本覆盖全县

“十一五”期间,基础通信网络建设日益完善。在网络接入层方面,加大光纤传输网络的建设力度,全面实施“光纤到楼”、“光纤到户”工程,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全部完成“光纤到村”建设,光纤网络已经覆盖了全部商务楼宇,部分新建住宅楼宇已经完成“光纤到户”的建设工作。加快了“城市光网”建设工程步伐,极大地提高了用户接入速率,网络覆盖率90%以上,为用户提供高速快捷的无线上网业务。

广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建设工程紧紧围绕“四个一流”的工作目标,信息化工作稳步发展。实施光缆升级改造,拓展网络覆盖面,提升节目传输质量。截至目前,全县14个乡镇,209个行政村实现了镇镇、村村通光缆,并且实现了广播电视调频共缆双入户。全县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达100%,实现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2010底前基本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提高了数字化水平。

2. 政务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

县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建设工程全面展开,启动“12345”政府呼叫中心的平台建设,实施并开通了“电子政务平台的协同办公系统”工程,正逐步实现办公无纸化。政府网站建设围绕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便民便企服务等核心环节,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工作,网站功能不断加强;各级政务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信息公开,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政务协同,充分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

各重点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不断深入,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极大提高了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县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完成了“五保合一”的信息支撑,率先开通了劳动保障网上业务大厅、劳动保障12333咨询服务平台等创新业务,实现了金保工程的各项目标;县财税部门成立县财政信息中心,建立征管系统的数据大集中业务及管理体系,财政资金已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完成了以部门预算编制和非税收入、国库集中收付为核心的财政主体业务系统,开通了“网上办税服务大厅”,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了制度创新,形成信息化时代的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县金融部门大力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已陆续实现网上银行、ATM及银联POS业务的推广,营造了良好的支付交易环境;县公安部门完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装备建设,建立治安防控技术体系建设,完善侦查技术体系建设及交通管理技术体系建设,做强一个中心、做实“两个室”、织密四张网;开放式的区域教育城域网已建成,基本实现无纸化、信息化、自动化,开发应用学习辅导系统平台、教科研管理平台、家长学校网络平台等网站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信息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县水利部门以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为重点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初步建立,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等应用软件的实施,标志着在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县卫生部门已实施了全院性HIS,开通远程医疗系统,建立起农村急诊救治适宜技术、远程医疗服务应用建设、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全面提升了我县卫生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水平。

3. 企业信息化工程取得较大成就

全县的信息化带动了企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一是以海安软件科技园为主导的信息产业。园内企业累计申报软件著作权68个,软件产品21个,获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支持的企业1个,获省级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资助的企业3个,CMMI3认证的企业1个,文网文证的企业1个,双软认证的企业3家,企业B2C支付网关许可1家。海安软件科技园先后被确认为省级软件科技园、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省级服务业(软件)集聚区、省级培育中小企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二是海安制造业的信息化。海安是苏中制造业大县,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电子行业占工业总量的60%,制造业在全县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企业信息化工程通过抓示范行业、示范企业、示范区域,开展三维CAD、PDM、ERP、DCS、管控一体化、物流及电子商务等重大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示范,全面启动制造业信息化,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三是服务业信息化。先后投资四百万元建成苏中医药网络集成项目,以物流配送整合集中为切入点、仓储保管和产品交易市场为着力点,率先引入WMS概念,产业联动效应好、信息化集成项目多、仓储配送自动化智能程度高,全面实现了物流管理监控,提高了运营效率

4. 农业信息化工程逐步发展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在巩固提高局域网、海安农业信息网站建设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禽蛋信息网”“中国茧丝绸信息网”特色网站。各镇于2007年均已在江苏农业商务网上建立了自己的二级农业网站,其中,孙庄镇农业网、南莫镇农业网被省农业信息中心评为优秀乡镇农业网站。2009年,我县承担了省农业信息服务工程“四电合一”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并于2010年8月顺利通过了省级专家的验收。开通了“12316”为农服务热线,成为政府联接农民的“连心线”、科技服务农民的“解忧线”、农民掌握市场的“致富线”、农业行风建设的“监督线”、农资打假举报的“投诉线”。同时,我县配合电视台办好农村电视节目,及时发布到海安县农业信息网,方便网民点播,农业信息资源得到全面整合。

目前,我县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以海安县农业信息网为中心,以中国禽蛋信息网,中国茧丝绸信息网为辅助,各镇农业大联播网站为基础,结合传统媒体和通信工具,将电视、电台、电话、电脑信息进行了融合,信息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得到进一步破解,对推动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加速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5. 信息产业增长强劲

“十一五”期间,我县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达105亿元,总量居全南通市第二,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13.2%,占比列全市第一。全行业现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尤其是近年来一批代表性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的建成投产,更将我县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全县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年均增幅达26.2%,总量达到了105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13.2%,成为我县又一支柱产业;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县电子信息产业涉及集成电路芯片、LED照明、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显示器、仪器仪表;三是发展后劲进一步凸现。目前我县电子信息产业涉足的领域进一步拓展,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随着集聚优势的进一步放大,交通区位优势后劲进一步凸显,加快了我县融入沪宁高新技术产业圈的步伐,促进了我县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 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率有待提高

目前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形式轻功能、重硬件轻软件”的不良倾向,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滞后,还未广泛普及应用。信息化系统的整合度不高,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管理、规划尚显不足,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

2. 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投入不足

信息化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建设项目融资手段比较单一,各部门企业之间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愿投入,不想投入,不需投入的模糊认识大量存在。对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仍然存在资金短缺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制约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3. 信息化资源共享水平较低

信息化发展的互联水平较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在普遍存在。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部门仍然出现条块分割现象,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平台,部门各自为战,建设分散、资源不能共享、低水平重复建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带来的整体经济效益的发挥。

4. 信息化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与苏南发达临近县市相比,信息化发展理念未能深入人心,生活、生产方式仍遵循传统方式,信息化发展意识薄弱,需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加大投入,形成加快信息化发展的自觉行为。

5. 信息化建设人才匮乏

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一方面从业人员信息化认识和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技术水准参差不齐,另一方面高层次人才短缺,缺乏带头人、中高级人才、复合型人才、专业性人才,企业自主的研发能力尚有待加强。人才的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的发展。

二、“十二五”期间全县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

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目标是:力争全县信息化总体水平跻身南通市先进城市行列,长期目标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先进行列,基本上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服务配套、安全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水平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产业持续保持高速稳定增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不断扩大。

具体目标:

(一)加强网络基础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

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数字化城市、高密度网络覆盖、农村信息化发展为主线,基本形成高速率、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平台,完善宽带城域网建设,努力形成覆盖县、镇、村、户的强大网络信息化体系,向着数字化、宽带化、分组化及接入的无线化方向发展。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探索建立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三网融合模式,不断完善基础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进而实现基础数据的整合与共享。

(二)有序推进政府信息化

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县级、镇级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工程,全面实现电子化办公、网络化办公模式,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通过业务系统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和信息资源共享,把政府职能的侧重点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提升信息公开水平,提高网上服务能力,保证公共服务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三)推进“两化融合”向纵深方向发展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制造业在全县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两化融合,是实现工业企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鼓励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围绕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提升自动化水平和现代管理水平,减少产品的能源使用率,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做强做大信息产业

党的十七大把“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位置。《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提出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传统产业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最终实现做强做大信息产业目标,在一定层面上指导了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总体趋势。

结合我县信息化产业的实际情况,需要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应用为主线,“产学研”有机结合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在集成电路、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和电子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阶段性突破。要向信息化建设和重大应用,进行业务和技术创新,带动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在下一代网络、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数字电视、家庭网络、智能终端、网络信息安全、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化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扩大电子信息产业链。

(五)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信息化

加快发展为民服务的各类社会事务信息化,通过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信息化,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实现和谐社会发挥作用。在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社会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加强我县智能民生信息化工程建设,从而有效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进一步提高我县社会服务信息化水平。

三、主要任务及重点

根据以上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全县“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可以分为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信息产业、信息化环境建设四个方面。

(一)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加强对宽带网、电视网、数据网等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加大全县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容量,实现最完善的网络覆盖,引入新技术,全力打造全县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各大通信公司充分发挥行业主力军作用,积极拓展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全球最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加大网络建设和系统升级力度,实现光纤对所有镇、村的覆盖。实现“光纤到楼、光纤到户”工程建设,同时加快“光进铜退”,推进“光速海安”的建设进程,普及宽带覆盖率,使海安早日建成“无线城市”,大力发展新兴媒体业态,开发多种业务和信息服务,进行有线网络双向化、光纤化改造,加快地面数字电视发展,努力推进“三网融合”,让人们的沟通更便捷,百姓尽情享受信息新生活。

(二)普及信息化应用

1.发展政务信息化

政务信息化是保障上级命令畅通下达,保证社情、民情及社会热点信息、城市运行管理信息和经济运行信息的及时上通的信息系统。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建设好政府综合信息网站,充分利用网站做好政务公开工作。二是积极推进网上办公, 为社会提供法规、管理咨询和申报、登记、审批等服务,有行政审批权的部门要加大网上政务公开和网上办公力度。三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共享信息资源,提高政府的决策效率。

根据“ 十二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政务信息化要继续推进金字工程建设,结合我县政务信息化,需不断加强电子政务资源整合,建设跨部门统一互通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数字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水利信息化工程、人口地理信息系统、“长安海安”信息化建设工程、数据库建设、移动监管执法系统、建设系统信息化体系等信息化金字工程,逐步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业务系统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同时,规范建设各部门重点信息应用系统,继续推进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金融监管、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金保、金农、金质和金水等“十二”金建设,实现对政务业务的全覆盖。

2. 推进企业信息化

在工业企业中融入信息化,可以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减少产品的能源使用率,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1)制造业的信息化

以省级科技计划为孵化器,以产学研合作为支撑,大力发展制造业信息化,加快“两化融合”发展进程,制定《海安县工业企业信息化文件汇编》,树立以“两化融合”为典型的示范企业、示范乡镇,制定促进两化融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鼓励企业的信息化研发机构成为独立的信息服务平台,服务于全县的主导产业。

(2)软件产业的信息化

通过大力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全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助推器。重点发展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网游动漫、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产业。鼓励劳动密集型的流程服务外包的企业入驻;同时,立足园区内现有企业,鼓励其发展壮大,依托园内企业以企招商的潜力,发掘上下游产业的客户入驻。充分发挥园区作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省级软件科技园、省级信息和服务外包示范园的资源优势,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提高服务外包行业的积聚度,着力引进国际知名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的入驻。

开展“智慧海安”建设,进一步推广使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先进技术,全力建设中小企业软件平台建设,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加大合作力度,积极建设“智慧海安”工程,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不断提高海安信息化发展水平。

3. 加速农业信息化

信息化对现代农业、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镇村两级信息化服务组织得到充分发展,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逐步完善,基本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信息化的需要。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建设重点:一是加强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推进县、镇农业网站的改造,切实办好禽蛋、蚕桑等特色农业网站;二是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精准农业;三是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成效;四是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形成。促进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五是培养新型农民,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面向农民的农业技能及就业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六是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县、镇为主体,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向村级延伸,形成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镇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和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的三级信息服务体系。

4. 实施社会服务信息化

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的数字化以及日常生活、管理和服务的全面信息化。着力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公用事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加强劳动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努力打造“五保合一”高效业务服务机制。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发展多层次、交互式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提高教育与科研设备网络化利用水平。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高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挤。建设数字医疗,开展远程医疗,统筹规划电子病历,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大市民卡利用率,让市民卡真正变成市民手中的电子钱包,方便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大力发展数字化社区建设,推进智能化社区建设,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

(三)发展信息化产业

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信息产业仍是我县发展的重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接受国际产业转移步伐,积极融入沪宁电子产业带,提高科研开发和消化吸收能力。按照发展总量,提高质量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外设产品、网络产品、数字化视听产品、新型显示器、光通讯及光电子产品、软件产业、智能化仪器仪表和自动控制装置以及其它新兴电子产品。

通过招商引资,接受产业转移,不断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扩大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十二五”期间重点项目有天楹环保LED照明、晨朗电子、西蒙电气等。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和特色,不断扩张总量,提升质量,以适应电子信息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的发展方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面向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服务,加强电子信息产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政府管理、服务和应急能力的提高,不断提高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建设信息网络体系,以服务个性化和智能化为目标,带动全县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与信息产品的发展。

(四)营造信息化发展环境

一是营造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引导和协助相关部门、企业更好地执行国家和省级相关规范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文件,同时依据我县的信息化发展现状,研究制定指导我县信息化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措施,更好地推动我县的信息化建设,优化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巩固和扩大信息化建设成果。

二是建立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技术创新环境。加快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进程,提高我县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与制造能力,促进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院校之间的技术创新合作,围绕重大科技战略目标,组织技术联盟、产业协作等各方力量,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三是创造有利于信息化人才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建立实施不同类别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结合信息化的战略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大国内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并完善人才竞争机制和环境,完善人才评估和激励机制,鼓励高级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

四、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

要抓紧研究建立符合行政体制改革方向、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信息化推进协调体制。一方面,加强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宏观协调力度,切实保证各项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实施。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加大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参照其他县市的做法,成立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全县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督促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政府部门间的协作力度,促进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合作与协调。三是建立一套完善的部门信息化工作机制,保证各项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实施。

(二)强化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

基于信息化建设平台,建立起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制度。结合城市信息化工作发展的重点,制定信息化工作考核意见和细则,形成覆盖政府部门、工业企业、农业、服务业等目标考核体系,进行考核验收。研究提出全县的投资信息化项目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信息化工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推广第三方绩效评估机制,通过量化的测评手段提高信息化工程的投入产出比,降低信息化投资风险,规范全县的信息化项目建设。

(三)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一方面加强政府引导,依托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以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主体,加快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适当增加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的预算投入,将投资重点转移到关系信息化建设全局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跨部门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公益性信息资源开发和维护方面;另一方面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和鼓励各行业、各地区、社会团体、个体及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积极参与和投入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多渠道、多元化的融资投资体系,加速我县信息化建设。

(四)加强信息化的合作交流

加强和兄弟县市之间的交流合作,大力吸引国内的信息技术企业来我县投资设厂、建立研发机构,开展业务。鼓励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海安区位优势,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更好的发展我县的信息化产业;同时加快网络互联工作,大力兴办信息产业园区,鼓励企业间交流合作,扩大影响,促进交流,为信息化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提供高效务实的服务。